找到相关内容1008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山西小院答:为什么要诵《地藏经》?

    ldquo;大铁围山”,就是我们这颗刚强难化的心,“一十八所”指的是“十八”:六识、六根、六尘。须知一切“客观世界”的出现,都只不过是众生心中十八界互动的结果而已。 当我们的心变得黑暗邪恶,它就是“大铁围山”,“十八”就成了一十八所“大地狱”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2777907.html
  • 略述天台性具之圆

    更不前后,亦不一时,广大圆满,横竖自在,上根之人,正观这不思议性。若以此而言,此不思议境与华严之法界观亦无差别,惟天台思想并不以此为足,继言之:一念心,是一刹那的五蕴识心,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,本来都是不思议境,但因境界宽广,难以示人,所以就不取十二入、十八,而但取五阴:五阴中又不取前四阴,而但取识阴,犹如去丈就尺,去尺就寸的取识阴,令人易于修观。并指出这一刹那的五阴心,正是拣去思议心,而专取下...

    柯鸿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68636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之省思——台湾如石法师

    ) 的说法来成立他们的主张。但这显然是一种曲解;因为世间和俗谛的说法并不单指人间而已。世间的范畴是三界,是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,是一切有为法。《杂阿含经》中,佛告三弥离提:   眼、色、眼识、眼触,...”;(112) 它为宇宙全体的-一个生命层次而存在。释尊出现人间,佛法在人间弘传,但却不是人间的专利。我们不能硬“将佛法割离余有情,孤取人间为本”;以人间为本位的佛教,仍然必须妥善建立在“十方世界...

    台湾如石法师

    |人间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011523063.html
  • 唯识三字经(八十五颂)

    人之初 性无记 非善恶 名藏识 一切种 皆摄藏 万法本 善恶详 种发动 名现行 七转识 依止生 眼见色 耳闻声 鼻嗅香 舌味萌 尘为境 根能助 十八 种各殊 第七识 亦意根 名末那 我...颂八十五愿阐唯识义 遍施法雨 ...

    湘武岗唐大圆居士造颂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818572534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的启示

    都无实义。  楞严会上,世尊为阿难辨见征心,指示五阴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,统皆“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”,阿难遂有上引经文中的叩问。从经文看,世尊并没有从物质构成的科学道理(即古人所说的“物理”或“法相”...

    许锦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4040948.html
  • 大乘佛教主要论点研究

    所有。如般若波罗蜜中说,佛告须菩提,菩萨坐道场时。观十二因缘,如虚空不可尽,佛灭度后,后五百岁像法中,人根转钝,深著诸法。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等决定相,不知佛意但著文字,闻大乘法中说毕竟空,不知何...首先要了解心动过程,所以在“观阴入”有很长的篇幅。观经云“是心是佛,是心做佛”,首先我们要了解是心做佛。所谓百法,第一心法八是造十法界的主人;第二心所...

    王文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5951754.html
  • 禅的本体

    住。住别前后曰异。虽有还无曰灭。宇宙万有的事事物物,无论体积大小,由生至灭,皆有这四个阶段,所以叫有为法。一切有为法在佛学上就是五蕴,十二处,十八,也就是心物二法。禅体是无为,有为法毕竟不能和它相等...

    南 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753839.html
  • 何谓“大乘”?何谓“小乘”?

    我,仅承认法为实在),如说一切有部、上座部。(三)法无去来宗(主张惟有现在之法为实在),如大众部。(四)现通假实宗(主张在现在之法中,有实在之五蕴与假存之十二处、十八),如说假部。(五)俗妄真实宗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215578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 真俗不二

    三种安立之俗:   (1)世间俗,如田、宅、瓶等物。   (2)道理俗,如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等。   (3)证得俗,如预流果、来果等四沙门果。   其言在世俗,其智在真实。世俗世界,于此被...人间佛教 真俗不二    李向平   佛教教义中所指的真一俗二,并非对立二元的两个世界。而佛教教义中的“世俗”意义亦不是与神圣世界对立二元相分的世界。它亦可略称为&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5866174.html
  • 资国寺禅茶一味

    ”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?内六根,外六尘,中六识,这十八都要放下,总之,身心世界都要放下。放下了一切,人自然轻松无比,看世界天蓝海碧,山清水秀,日丽风和,月明星朗。品茶也强调“放”,放下手头工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3466970.html